上海市民营企业“走出去”资讯快报(2024年第五期)

(发布时间: 2024-10-31   发布者:市工商联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导读

● 2024年1-7月全国、上海及上海民营企业进出口数据

● 外贸资讯:国内看点、国际看点

● 国别监测:阿联酋贸易繁荣背后潜藏的风险

● 行业动态:共乘RCEP东风,中医药加速出海

● 案例分析:孟加拉国信用证违约风险如何破解?

 

一、2024年1-7月全国、上海及上海民营企业进出口数据

据海关统计,今年1-7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4.8万亿元,同比(下同)增长6.2%。其中,出口14.3万亿元,增长6.7%;进口10.6万亿元,增长5.4%。7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5万亿元,增长3.5%。其中出口2.0万亿元,增长4%;进口1.5万亿元,增长2.8%。

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1-7月,上海市进出口总值2.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7%。其中,出口1.0亿元,增长2.2%;进口1.4万亿元,下降0.4%。7月当月,上海进出口总值3630.1亿元,同比上升1.2%。其中出口1573.4亿元,增长4.7%;进口2056.7亿元,下降1.3%。

今年1-7月,上海市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7829.0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出口4215.2亿元,增长4.6%;进口3613.7亿元,增长2.9%。7月当月,进出口1211.9亿元,增长7.3%。其中,出口674.8亿元,增长7.0%;进口537.1亿元,增长7.7%。

 

二、外贸资讯

(一)国内看点

●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巴黎奥运会刮起“中国风”

据巴黎奥组委统计,本届奥运会的吉祥物“弗里热”80%都是由中国制造。此外,还有旗帜、奖杯、运动服、球衣等奥运相关产品,手环、钥匙扣、挂件等奥运纪念商品,以及望远镜、助威棒、加油围巾等赛事周边产品也主要来自中国企业。巴黎奥运会赛场内外处处彰显着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和精湛工艺。仅据中国义乌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义乌对法国的出口额达17.3亿元,同比增长23.7%,其中体育用品的出口同比增长了150.7%。

● 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发展领先

世界知名能源智库Ember近日发布研究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清洁能源在中国电力产量中的占比创下了37.3%的历史新高,水电、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量的不断增长使煤炭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首次降至60%以下。中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风能和太阳能建设热潮,这不仅保证了中国继续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而且将远远快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来源:经济日报)

(二)国际看点

● 俄罗斯政府对电动汽车领域进行补贴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新闻办表示,今年上半年,俄共注册登记电动汽车5.2万辆,增长27%。目前,俄经发部牵头负责国家级电动汽车和氢能源汽车项目,在该项目框架下对新建快速充电站、购车优惠贷款和租赁进行补贴,全俄65个地区参与。最近两年,俄共生产1.1万辆电动汽车,全境共有5000多个电动充电站,其中25%可进行40分钟以下的快速充电。此外,俄电动汽车车主可免缴国道过路费,今年1-6月电动汽车行驶经过收费站的次数超过2023年全年水平。(来源: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 阿根廷取消对入境纺织品、鞋类产品的贴签要求

阿根廷政府近日在《官方公报》发布第156/2024号和第159/2024号决议,宣布取消在进口环节对入境纺织品、鞋类产品标签的监管要求,并由相关部门开展事后监督,确保产品在上市前具备相应产品标签。截至目前,任何进口产品进入阿根廷并流入营销渠道前,必须在产品原产地国贴签或向工业和贸易国务秘书处申请重新贴签,此次调整将有效缩短纺织品、鞋类产品进口流程、节约进口成本、提升进口效率,是阿根廷政府推动贸易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来源:驻阿根廷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 土耳其将大力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土耳其环境、城市化和气候变化部长穆拉特·屈吕姆日前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土耳其将扩大公寓楼和住宅区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广电动汽车,助力土耳其打造更清洁的环境和发展可持续交通。屈吕姆表示:“我们决心实现2035年净零排放目标,共同实现绿色转型。”(来源:新华网)

● 欧盟披露对华进口纯电动汽车最终反补贴税的决定草案

8月20日,欧盟委员会向相关方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的决定草案。对拟议税率进行小幅调整:比亚迪17.0%、吉利19.3%、上汽集团36.3%、其他合作公司21.3%,其他所有非合作公司36.3%,并决定对特斯拉作为中国出口商实施单独关税税率,现阶段定为9%。(来源:中国证券报)

 

三、国别监测:阿联酋贸易繁荣背后潜藏的风险

近年来,阿联酋致力于发展第三产业,利用其扼守波斯湾、位处亚欧非三洲间的优越地理位置,打造区域贸易、金融与交运中心,贸易量取得飞速增长。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近期发布的《世界贸易预测和统计》,2023年阿联酋货物贸易出口额位列阿拉伯世界和中东国家第1位,全球第14位,总金额达4880亿美元,占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的2.1%;货物贸易进口额也居阿拉伯世界和中东国家首位,跃升至全球第16位,进口额达4490亿美元,占全球货物贸易进口额的1.9%。

作为商业创新和国际贸易热土,阿联酋欣欣向荣的贸易背后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风险,值得企业关注。仅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就收到多起阿联酋报损案件,出口企业的风险管控受到较大影响。

从受理案件情况来看,涉及阿联酋报损案件主要有两大特征:

一是报损品类集中在大宗商品,主要涉及钢铁、铝锭、纸等大宗类商品。受红海危机、巴拿马运河干旱以及中美贸易持续角力等多重因素影响,阿联酋最大的商业港口杰贝阿里港塞港严重,产品无法及时排船发货,货物延期到港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下游企业回款的周期,导致买方拖欠或无力偿付债务。

二是买方欺诈案件屡见不鲜,主要包括光伏、整车、水果等高价值或易转卖货物,涉及品类广泛。凭借对企业极为友好的商业环境、充满机遇的就业市场以及独特的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阿联酋吸引了全球各地的贸易商和投资者。然而,宽松的准入门槛给了不怀好意者有可乘之机。

面对众多不确定因素,对阿出口企业如何有效控制风险,实现稳健发展?以下建议供企业参考:

1.及时关注大宗商品行情波动。要与物流商保持沟通,积极了解物流及港口清关情况;

2.密切关注产业链下游买家生产经营及销售情况。如出口商品无法按时出运,则需及时与买方沟通,重新确认船期,及时排查逾期情况;

3.及时调取资信报告了解买方基本情况。如业务金额加大,建议出口企业上门拜访,实地了解买方经营现状,特别是涉及中间人介绍的业务,更要积极与合同签约买方联络,核实业务的真实性;

4.新业务建议控制发货频率及应收账款敞口。根据新业务需求,合理申请中国信保信用限额来覆盖风险敞口,稳扎稳打,积累一定交易历史后再逐步扩大出口规模,确保业务良性发展;

5.积极利用中国信保数字化工具。关注“信步天下”APP和“反欺诈系统”等提示的风险信息,做好交易买方的动态跟踪,及时发现并控制风险。

 

四、行业动态:共乘RCEP东风,中医药加速出海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瑰宝,具有引领未来生命科学发展的潜力。我国不但有着丰富的中医药理论、临床经验,而且还有着大量的自然药物资源。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一系列战略政策及法规的颁布为医药产业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国内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同时,RCEP的落地生效,也成为了中药对外贸易增长的“加速器”。

(一)RCEP规则对中国中药行业的促进作用

1.中医药出口成本降低,限制减少

RCEP下第二章货物贸易条款第一节第十三条关于农业出口补贴中规定,根据多边框架取消农业出口补贴,并应共同努力,防止以任何形式再次使用对农产品的出口补贴。第二节第十七条提到普遍取消数量限制。中药材作为我国特色的农产品和对外出口的农产品的一部分,也被取消了出口贸易的限制和补贴。这无疑对成员国出口中药材来说是一个机遇。

此外,RCEP区域内大部分货物贸易将免征海关关税,这意味我国对成员国出口中药材和中药产品的贸易成本降低,中医药贸易进一步自由化,扩大了中医药在成员国的出口规模。

2.成员间中医药领域经贸合作加强

在投资贸易方面,各成员国均采用负面清单方式对制造业、农业、林业、渔业以及采矿业5个服务业领域投资做出高水平开放承诺,大大提高了各方面政策的透明度。中医药贸易属于农业贸易中的一部分,该条款有利于成员国企业扩大对中医药事业的直接投资。

RCEP下自然人临时流动和投资方面规则的开放程度加大,允许相关自然人临时流动。该条款减少了中医药相关人员在进行贸易活动中的一些复杂的手续,提高了中医药贸易合作的效率。

3.RCEP标准、技术和合格评定程序促进中医药标准化认可

RCEP协定的签订,为各国的中医药贸易在协调相关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和国家标准方面,减少了不必要的贸易壁垒和争端。因大多数国家采用欧美的医药标准,传统医药在多数国家处于补充地位,中医药产品在出口时面临他国政策和技术等方面的壁垒。RCEP标准、技术和合格评定有助于促进中医药国际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

(二)中国与RCEP成员国中医药贸易现状分析

2023年,中国在RCEP市场医药产品进出口贸易额367.15亿美元,同比下降16.86%;其中进口额134.53亿美元,同比下降11.57%;出口额232.63亿美元,同比下降19.63%。在所有医药产品进出口贸易中,中药类产品出口额19.33亿美元,同比下降3.08%,进口额13.68亿美元,同比增长2.27%。相对整体医药产品进出口市场而言,中医药产品同样展现出了较强的市场韧性。

从中药材及饮片出口市场来看,RCEP带来的经济发展红利持续彰显,RCEP区域已成为我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的主要市场,占总出口额的近80%。

(三)RCEP中医药出海机遇与挑战并存

1.中医药产品对外贸易潜力

中医药文化共性。东盟具有丰富的药用资源与良好的传统医药使用传统,几个世纪以来,华人华侨带来的中医理念和中药材,已经很好地融入当地。而且东盟还可供应中国市场十分需要的南药、燕窝等医药资源和健康产品。此外,东盟国家市场对医用敷料耗材产品有刚性需求,进口依赖程度较高。

医药资源和消费市场互补性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医用耗材生产国和出口国,产业优势明显,产品竞争力强,与东盟国家市场有着较强的贸易互补性。目前,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重要投资伙伴。RECP为我国中医药行业及其企业带来新发展空间和商机。

2.中医药产品对外贸易主要制约因素

各国监管准入标准不一。RCEP域内国家标准建设与协调程度不高,带来不少注册准入问题。未来需要充分发挥RCEP协议第十一章第四十一条“审查、注册的程序事项”中“缔约方应简化和精简各自主管机关的程序,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以造福全体公众”的规定,系统研究进口国市场药品注册、准入法规和市场需求,加强成员国间谈判,推进正式药品注册高效快速落实。

知识产权保护薄弱。目前已有900多种中草药项目被日本、韩国等抢先申请专利,日本拥有的中成药专利占全球总数的70%以上。RCEP知识产权规则强调对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的保护,这是第一个将此类议题写入FTA协定的国际知识产权规则。中国应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新路径,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符合我国中医药发展的专利强制许可规则。

对中医药认可程度有待提升。各国对中医药及中药材缺乏了解,很多国内广泛应用的中草药成分,在国外不被认可。在RCEP成员国中,澳大利亚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对中医药最开放和最包容的国家之一,但依然沿用西医药典管理的老办法来管理中药,导致一批在中国长期使用的、安全的中成药无法进入澳大利亚市场。建议采用文化先行策略,开展中医药教育,丰富中医药传播的内容与形式,中医药企业也可以先尝试拓展民用消费品、养生保健等领域,让国外民众建立对中医药的基本认知后,再向中成药领域拓展。

(来源:上海市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中心)

 

五、案例分析:孟加拉国信用证违约风险如何破解?

(一)案例介绍

山东某轻卡制造企业出口孟加拉一批卡车,约定100%即期信用证结算,交单后开证行未提出不符点,但拒不付款。企业报损并委托后,经中国信保的海外渠道勘察了解到,为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减少排放的全球趋势,孟加拉国近年在国内积极倡议推广电动汽车,传统的燃油车销售速度有所放缓,买方近期货物销售不畅,库存挤压严重,在开证行解付信用证前问其是否付款赎单该批货物时,买方闪烁其词未给予银行明确答复,故开证行未提不符点也未及时付款,发生银行拖欠风险。

后在中国信保的海外渠道施压下,买方出具按月还款计划,在获得中国信保书面批复后,出口企业先放货给原买方,并于六个月内通过电汇方式陆续收齐货款,最终出口企业撤销案件。

(二)案例启示

通过该案件及结合孟加拉国进口结算特点,提醒出口孟加拉国的企业注意以下事项:

1.要严格做好信用证的审证工作,确保没有不符点后再交单。若发现不符点,交货之前要求买方改证,尤其是交货期,使之符合信用证的规定。此外,需要给发货、交单留出充足的时间;

若出运前发现不符点,但买方不改证,出口企业要在出运前获得买方(开证申请人)接受信用证项下全部不符点的书面承诺。

2.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积极运用出口信用保险这一政策性金融工具,掌握开证行更多资信情况。同时企业可申请信用证和买方赊账限额,出运后及时加保买方赊账限额。

 

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联络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上海分公司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