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全面推进“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发布时间: Fri Dec 29 16:15:31 CST 2023   发布者:市工商联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市十二次党代会、区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对标《长宁区关于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指标体系》,以学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叠加”、为目标导向,以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为着力点,以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区域经济新动能为主线,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高质量成果转化、前瞻新兴产业引领、高品质生态打造,积极汇聚协同各方合力,将“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建设成为具有“数字驱动创新”“四创联动”(创新创业创投创意)以及“国际开放创新”三大特征的创新要素与人文积淀相得益彰的城市更新样板间、面向未来、面向国际、多元文化共融互鉴的开放创新生态圈,进一步促进区域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开放创新生态,引领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建设原则:

以技术转移促培育,赋能新企业,打造科创转化的“策源地”,构建科创生态链。坚持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硅酸盐所的所地战略合作,强化科技创新策源赋能效应,培育国家战略力量。

以跨界融合促服务,赋能新双创,打造科创产业的“示范地”,集聚科创生态群。坚持资源共享、信息共通、服务共达,凝聚多元主体实现产业联动,进一步助力产业发展,激发双创活力。

以城市更新促集聚,赋能新空间,打造科创生态的“承载地”,打造科创生态圈。坚持优化区域创新格局,盘活存量载体资源,挖掘新载体空间,推进整体城市更新改造,培育新产业动能。

以凝心聚力促科建,赋能新青年,打造科创人才的“集聚地”,建设科创生态岛。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建设和扩大优秀青年人才“蓄水池”,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强化使命担当。

主要目标:

2025年,形成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原创性成果,突破一批面向未来产业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孵化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引进培育一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

——硅巷创新动能更强劲。聚焦智能网联、金融科技、绿色低碳、元宇宙、区块链、文创等领域,积极布局产业新赛道。到2025年,争创高质量孵化器1到2个(培育),相关创新功能性平台达10个,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达千家,集聚科创新空间20家,形成创新产业集群5个。

——硅巷服务管理更细化。围绕安全、友好、舒适的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居住、就业、服务、交通和休闲五个系统,实施一批惠民工程、优化一批自治载体、打造一批服务阵地、发布一批宣传报道,产业、人才、社校、党建等各类联盟达5家。

——硅巷创新人才更集聚。充分发挥区海联会、虹桥人才荟等平台站点作用,形成科创人才精准化、差异化支持,持续推进人才服务提质增效。到2025年,硕博士创新实践基地新增6家,入选市级以上人才培养工程的高层次人才总数新增6人,入选区杰出、领军、拔尖人才总数新增10人。

——硅巷影响辐射更深远。综合运用新媒体、自媒体、社会媒体等传播方式,宣扬科技文化、创业理念。到2025年,每年开展大型论坛2~3次,创新沙龙20余次、双创主题活动5次,产业典型应用场景数达50个。

专项行动:

对标“四力四城”的要求,根据“科技创新实力突出、科技产业特色鲜明、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科学文化艺术相互交融、公共服务及配套设施优良的城市社区和科技园区综合体”的工作愿景,围绕引进集聚一流人才、强化硬科技创新策源、促进颠覆性科技成果转化、高成长科技企业孵化和全要素资源整合赋能等方面,主动导流市区各级资源项目,各部门、相关街道等协同作业,发挥辐射效应,强化跨界融合,助力成果转化。重点推进实施六大专项行动。

(一)科创载体焕新升级专项行动

1、优化空间布局。持续开展空间挖潜研究,推进存量用地转型和空间资源配置效能提升。进一步强化中山公园市级商圈的消费引领、定西路沿线的科创策源、武夷路沿线的产城融合发展、愚园路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刘海粟美术馆周边区域的文化地标等功能定位,聚焦核心功能区域和未来潜力增长区域,结合城市更新工作推进,统筹实施空间拓展、功能提升。升级改造楼宇厂房、街角弄堂等老旧建筑、闲置区域,释放更多公共服务空间用于小型科技成果洽谈和路演。(责任部门:规划资源局、虹桥办、华阳街道、江苏街道)

2、挖掘存量动能。推动新竣工经济载体项目加强产业、招商、楼宇、人才政策的统筹衔接,引入更多优质主体。盘活已有多媒体产业园、愚见园区、新微智谷等资源,关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1号楼、地铁2号线下方“上海小马路”等新空间载体的布局利用。充分发挥德必、创邑、上服等载体运营主体的积极性,提升园区品质。联合中国科学院微系统所、新微科技集团、开放大学重点筹划硅巷NO.1空间、众创空间、新双创学院打造。推动高校院所的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文娱设施等向创新创业企业、人才开放。鼓励引导存量楼宇、园区运营机构积极承接前沿成果转化项目。(责任部门:科委、投促办、商务委、市场监管局、虹桥办、华阳街道、江苏街道)

(二)科创政策作用发挥专项行动

3、助力产业创新。用好“虹桥智谷”人工智能产业联盟、“1+8+4”联合招商体等平台资源,提高招商引资精准度,建立目标企业清单并实现动态更新。依托区级“1+11+N”创新型企业培育体系,深入分析、挖掘区内创新型中小企业,建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及时对接并推动解决企业需求,提供各类政策的无差别服务,推动创新创业主体落地。完善科技产业配套政策,探索试点科技企业创业责任保险补贴,营造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加强现有政策梳理,为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支持服务。(责任部门:科委、发改委、投促办、商务委、市场监管局、虹桥办、华阳街道、江苏街道)

4、深化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食品“一址两用”,探索在食品研发中心基础上试点核发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事前信用承诺、事中分级分类、事后奖惩修复全环节监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企业转型发展。(责任部门:市场监管局、发改委、国资委)

(三)科创资本赋能加速专项行动

5、加大支持力度。支持企业研发机构与高校院所协作融通,建立科研攻关、技术标准研制和研发产业化联动机制。支持领军企业牵头,集聚创新链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和典型应用单位开展长期合作,加速创新成果应用迭代,壮大产业生态。推动链主型企业研发机构打造开放型创新联合体,实施开放创新中心计划,完善外部创新资源融入创新生态圈的协同机制。发挥政府产业基金撬动社会投资的杠杆作用,为优质企业项目投资助力。积极助推科技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运用市科委科技金融平台、区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渠道,加大对初创企业的支持力度,服务区域科技创新。(责任部门:科委、投促办、商务委)

6、深化转化模式。基于“新微模式”,建立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对接转化机制,聚焦关键技术,联合企业主体、学科人才、科研成果、金融配套、知识产权等要素合力,通过市场化手段、专业化支撑,有效组织资本、技术和人才,发挥各类基金及资金作用,建成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全要素“快车道”,帮助企业有效链接投资人,提供各类专业金融服务。培育“超前孵化”新模式;与高校院所、龙头企业、投资机构合作,强化底层技术、颠覆性技术等的突破,探索未来产业孵化新范式;建立早期硬科技项目(技术)发现、验证及孵化机制,畅通“转化-孵化-产业化”链条,培育硬核科技领军企业。(责任部门:科委、发改委、投促办、市场监管局、国资经营投资公司)

(四)科创场景活动落地专项行动

7、营建生态氛围。积极发挥专家顾问智库作用,引进相关科创头部生态企业,打造硅巷生态合作伙伴联盟、多元品牌IP及标杆应用场景。联合多方资源,注重与商业、文旅、娱乐、教育等领域融合创新,探索元宇宙数字硅巷建设,组织举办硅巷早餐会、创新说、创投沙龙等活动。注重青少年创新生态营造,推进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长宁分院建设,推出创业·导师团、创说·宁智荟等系列服务项目。加强区域高校院所合作,持续导流高端科技创新资源,通过学术交流、院士(专家)工作站创建、设立文创金融服务站、引育校友生态等形式,不断完善街区产业生态、带动街区产业新群落集聚发展壮大。(责任部门:科委、商务委、文旅局、发改委、科协、投促办、团区委、华阳街道、江苏街道)

8、开展科普宣传。围绕“上海硅巷”,聚焦重点人群,开展科普活动。对接前沿产业发展方向,创新和丰富科技教育模式,形成有针对性的科普内容范式,依托中国科学院双所、开放大学、质科院、钱学森旧居、吴自良旧居、社区书院等资源,围绕硅巷设施建设、活动开展、内容开发、传播网络等重点工作,持续深化能力建设,进一步挖掘、培育科技志愿服务骨干队伍,形成一批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小微项目,促进区域公民科学素质的进一步提升。(责任部门:科协、华阳街道、江苏街道)

(五)科创人才体系完善专项行动

9、深化政策导向。综合运用人才引进落户、居转户、留学生落户等梯度化户籍政策以及海外人才、特殊人才政策,加大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社会经济发展紧缺急需的科创人才的集聚力度。在市场化评价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企业人才自主认定办理方面,不断优化对人才的精准服务,实施人才租房补贴、公租房(人才公寓)优先配租、高层次人才安家补贴的人才安居工程,加大对科创企业的租房补贴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吸引留住核心骨干优秀人才。(责任部门:组织部、人社局、科委)

10、推动人才引育。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人才共育合作,支持企业设立紧缺人才实习基地,申报市、区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创新团队建设,设立各类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进行内部人才培养孵化。不断拓展完善“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的“17+N”服务功能,以三级人才服务专员队伍为载体,精准对接企业和人才的需求,提升服务效能。持续优化外籍人才工作许可工作,提升外籍人才服务保障水平。(责任部门:组织部、人社局、科委)

(六)科创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11、强化党建引领。围绕“凝聚力工程”30周年,聚焦街区红色宣传阵地,引导街区社会单位参与相关公益主题宣传片制作,积极营造宣传氛围。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科协等主体作用和智库优势,优化人大代表工作站建设,建设长宁区政协科技、科协界别“宁识”委员工作室。依托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等党建联盟基础,成立街区党建联盟、青年创新团队。协助科技类企业成立党支部以及工会、团组织、妇联、科协等,做好相关人士的统战工作。(责任部门:科协、华阳街道、江苏街道)

12、完善配套设施。试点定西路(愚园路-武夷路段)市容环境一体化管理,探索定西路、昭化路沿线智慧停车。升级改造、新增布局街区内公共电话亭、机器人咖啡亭、共享电桩、智能图书柜、历史名人墙等设施设备。优化配置新型智慧快递小哥驿站、中医服务站、社区食堂、口袋公园等配套服务设施和多元休闲业态,促进“硅巷里弄”、“硅巷花园”整体活力和环境品质提升。(责任部门:建管委、绿化市容局、华阳街道、江苏街道)

 

政策依据:

长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长宁区全面推进“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长府办〔2023〕33号)

https://www.shanghai.gov.cn/nw12344/20231212/6222fd1fe13340898abaadc0e8273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