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正式发布 上海中小企业迎来多维赋能和战略机遇
(发布时间:
Tue Sep 02 13:06:47 CST 2025
发布者:市工商联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上海中小企业迎来多维赋能和战略机遇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兴前沿方向,逐渐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焦点。2025年8月6日,《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对外发布,为上海具身智能产业的发展绘制了详尽蓝图。这一方案的出台,对上海地区的中小企业而言,蕴含着诸多机遇与挑战,将在多个层面深刻影响其发展轨迹。
一、政策目标与整体布局
上海计划到2027年,实现具身模型、具身语料等方面核心算法与技术突破不少于20项;建设不少于4个具身智能高质量孵化器,达成百家行业骨干企业集聚、百大创新应用场景落地与百件国际领先产品推广的目标,推动具身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从整体布局来看,《实施方案》构建了“模型驱动、应用示范、群链协同、开源生态”的总体思路。通过布局重大技术攻关、建设典型应用示范、构建产业特色集群、打造开源优质项目,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发展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有助于上海在具身智能领域抢占技术高地,还为中小企业融入产业生态,实现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技术攻关支持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一)关键技术攻关方向
《实施方案》坚持模型驱动,强化智脑赋能,重点支持感知决策、运动控制、具身语料、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在感知决策模型方面,支持高校及科研院所构建一体化的具身智能大模型能力,鼓励研究主动感知、规划决策、语音交互等技术,提升实时交互、自主学习等核心能力,以实现大规模应用。对于运动控制模型,支持上海本体机器人企业联合基础模型企业,加速攻关,构建通用运动控制体系与操控技能库,突破底层算法,提升灵巧操控与自适应能力。在具身协同技术上,加快推动双系统、端到端等具身智能技术架构探索,提升上下肢、手眼、脑身等协同水平。
这些技术攻关方向,为专注于技术研发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指引。中小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和资源,在这些关键技术领域中寻找切入点,通过参与技术攻关项目,提升自身技术实力。例如,一些在算法研发上有专长的中小企业,可以专注于感知决策模型或运动控制模型的某一细分领域,与高校、科研院所或大型企业合作,共同推动技术突破。
(二)资金支持力度
对于上述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按照核定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30%且不超过 5000万元支持。在具身智能领域,技术研发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和资金实力的限制,在技术研发上常常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政府的这一资金支持政策,可以帮助企业购买先进的数据采集设备,聘请专业的数据标注人员,从而加快研发进程,提高研发成果的质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使它们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技术研发中。
(三)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
政策的支持不仅仅体现在资金上,更在于营造了一个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在政府的引导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比如,中小企业可以与高校合作,利用高校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对自身的技术难题进行联合攻关。同时,通过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也能够得到更多的培训和锻炼机会,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这种协同创新的环境,将极大地激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力,推动它们在具身智能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三、公共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带来的机遇
(一)算力平台
《实施方案》提出优化市级智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和市级智能算力资源统筹调度平台,统筹上海现有智算资源,加强算力资源调度与管理,对达到一定算力租用规模的具身智能企业给予最高4000万元/年的算力券支持。
在具身智能领域,模型训练和算法优化对算力的需求极为庞大。中小企业通常难以承担大规模算力设备的购置和维护成本,算力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算力平台的建设以及算力券的支持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低成本获取算力资源的途径。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灵活租用算力平台的资源,进行模型训练、数据分析等工作,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技术研发效率。
(二)数字孪生实训场
创新语料采集方式、场景、任务和动作技能,建设数字孪生实训场,实现“仿真训练—真实验证—迭代学习”的数字孪生实训闭环,赋能具身智能大模型实训。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数字孪生实训场具有重要意义。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通过在数字孪生实训场进行仿真训练,可以提前发现产品设计和算法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在实际生产和测试中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同时,中小企业可以利用数字孪生实训场丰富的场景和任务,对产品进行多样化的测试和优化,提升产品的性能和适应性。此外,数字孪生实训场还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与其他企业和机构进行交流和合作的平台,有助于企业拓展业务渠道,提升自身竞争力。
(三)中试平台
支持多方力量建设具身智能中试平台,鼓励在规模化量产前开展一体化中试服务,推进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培育复合型中试工程师团队,提升产业中试服务能力和供给水平。
中小企业在技术研发成功后,往往面临着从实验室成果到规模化生产的难题。中试环节作为连接研发和生产的关键桥梁,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中试平台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专业的中试设备和技术支持,帮助企业在规模化量产前对产品进行优化和验证,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风险。同时,中试平台还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中试工程师的培训和指导,提升企业的中试能力和水平,促进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四)投资平台
强化市级人工智能先导产业母基金战略牵引作用,推动优质企业设立企业风险投资基金(CVC)、产业生态基金,健全“早期培育+早期投资”机制,精准支持具身智能领域相关企业。探索算力和语料作价入股等模式,支持发展面向具身智能的新型金融工具,提升中小企业融资可及性。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融资难一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投资平台的建设以及相关金融政策的创新,为中小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市级人工智能先导产业母基金以及各类风险投资基金、产业生态基金的设立,将更多的资金引入具身智能领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选择。同时,算力和语料作价入股等创新模式,使得中小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的技术和资源优势获得融资,降低了对传统抵押物的依赖。这些措施将有效提升中小企业的融资可及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五)租赁平台
发挥上海金融资源和应用场景集聚优势,支持探索建设“金融工具链+产业服务链” 双轮驱动的市级租赁平台。鼓励金融机构与具身智能终端及核心部件企业开展合作,推动技术成果快速进入应用市场。培育一批面向租赁服务的运营维护机构,提升具身智能领域专业化服务能力。
租赁平台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思路。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租赁平台,将自身研发的具身智能终端产品或核心部件出租给客户,降低客户的使用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普及率。同时,租赁平台还可以整合金融机构和运营维护机构的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支持,包括金融租赁、设备维护、技术升级等。这不仅有助于中小企业提高产品的销售和应用范围,还能够提升企业的售后服务能力和客户满意度。
四、应用示范标杆对中小企业的引导作用
(一)重点应用领域
《实施方案》以物流装配、工业制造、商业零售、医疗康养、家政服务等领域为牵引,开展场景征集与任务揭榜,探索具身智能应用新业态。
这些重点应用领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场景。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和优势,选择适合的应用领域进行深耕。例如,在物流装配领域,中小企业可以研发具有高效分拣、搬运功能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满足快递分拣、仓储搬运等环节的需求;在医疗康养领域,可专注于研发具备多模态感知、柔顺运动和场景自适应决策能力的医疗、护理机器人,为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提供智能化的服务解决方案。
(二)示范应用项目支持
对产业创新融合示范应用项目,按照核定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20%且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
这一支持政策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参与示范应用项目的建设,通过将自身的技术和产品应用于实际场景中,不仅可以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还能够提升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同时,在示范应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中小企业可以与其他行业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了解市场需求,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的实用性和竞争力。示范应用项目还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展示自身技术实力和产品优势的平台,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促进企业的业务拓展和发展壮大。
五、群链协同发展为中小企业创造的发展环境
(一)核心零部件研制
发挥上海自主智算芯片、本体机器人与大模型企业集聚优势,加快具身智能专用芯片、核心主板等核心零部件研制,增强软硬协同适配能力,开发匹配具身机器人本体需求的关键配套产品。推动关节模组、智能传感器、视觉相机等高价值零部件企业研发生产基地在沪落地。
在具身智能产业链中,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是基础和关键。上海在相关领域的企业集聚优势,为中小企业参与核心零部件研制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生态。中小企业可以在产业链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专注于某一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一些专注于智能传感器研发的中小企业,可以与本体机器人企业合作,根据机器人的实际需求,研发定制化的传感器产品,提高传感器与机器人本体的适配性和性能。同时,随着更多高价值零部件企业研发生产基地在沪落地,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二)具身智能终端产品开发
支持以公版机为代表的终端研发,推动量产进程;鼓励开发操作型、智慧型具身智能终端产品,打造“热销单品”,推荐纳入上海创新产品推荐目录。分阶段培育具身智能产业化能力,推动从成熟应用场景到试点应用场景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这一政策导向鼓励中小企业积极投入具身智能终端产品的开发。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参与公版机的研发或开发特色化的操作型、智慧型终端产品,是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通过打造“热销单品”并纳入创新产品推荐目录,中小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政策强调分阶段培育产业化能力,从成熟应用场景逐步拓展到试点应用场景,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逐步发展壮大的路径。中小企业可以先在成熟应用场景中积累经验,优化产品性能,然后再向新的应用场景拓展,降低市场风险。
(三)优质企业培育与产业集群构建
招引和培育一批优质企业、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对销售或租赁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企业,根据合同额按规定给予最高5%且不超过500万元的奖励。深化与央企国企战略合作,推动一批区域总部、功能总部落户,支持行业优质企业、科技和互联网大型企业等在沪设立具身智能实体公司。建立市区协同培育机制,以浦东张江为核心承载区,加速具身智能全产业链布局,协同具身智能相关重点区域,形成功能互补、差异化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
在优质企业培育方面,政府的奖励政策激励中小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销售和服务能力,扩大市场规模。同时,与央企国企、大型企业的合作以及产业集群的构建,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资源。在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可以与上下游企业进行更紧密的协作,共享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在张江的具身智能产业集群中,已集聚了众多产业链企业,中小企业可以在这个集群中与其他企业开展联合研发、生产配套等合作,借助集群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此外,产业集群的形成还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和技术向该区域集聚,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六、结语
《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出台,为上海地区的中小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在技术攻关、公共平台建设、应用示范和群链协同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在具身智能产业中有望实现快速发展。然而,中小企业也面临着技术、市场竞争和资金等多方面的挑战。只有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资金管理能力,中小企业才能在具身智能产业的发展浪潮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信息: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https://www.shanghai.gov.cn/gwk/search/content/f9cb53544505426d807055ca20bd69fc
集聚百家骨干企业 落地百大创新场景 推广百件领先产品 上海加速构筑具身智能产业优势 《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今发布
https://www.shanghai.gov.cn/nw4411/20250806/ecf3e72cb04945fda4cdb05010f26501.html?siteId=1
(发布时间: Tue Sep 02 13:06:47 CST 2025 发布者:市工商联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上海中小企业迎来多维赋能和战略机遇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兴前沿方向,逐渐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焦点。2025年8月6日,《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对外发布,为上海具身智能产业的发展绘制了详尽蓝图。这一方案的出台,对上海地区的中小企业而言,蕴含着诸多机遇与挑战,将在多个层面深刻影响其发展轨迹。
一、政策目标与整体布局
上海计划到2027年,实现具身模型、具身语料等方面核心算法与技术突破不少于20项;建设不少于4个具身智能高质量孵化器,达成百家行业骨干企业集聚、百大创新应用场景落地与百件国际领先产品推广的目标,推动具身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从整体布局来看,《实施方案》构建了“模型驱动、应用示范、群链协同、开源生态”的总体思路。通过布局重大技术攻关、建设典型应用示范、构建产业特色集群、打造开源优质项目,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发展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有助于上海在具身智能领域抢占技术高地,还为中小企业融入产业生态,实现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技术攻关支持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一)关键技术攻关方向
《实施方案》坚持模型驱动,强化智脑赋能,重点支持感知决策、运动控制、具身语料、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在感知决策模型方面,支持高校及科研院所构建一体化的具身智能大模型能力,鼓励研究主动感知、规划决策、语音交互等技术,提升实时交互、自主学习等核心能力,以实现大规模应用。对于运动控制模型,支持上海本体机器人企业联合基础模型企业,加速攻关,构建通用运动控制体系与操控技能库,突破底层算法,提升灵巧操控与自适应能力。在具身协同技术上,加快推动双系统、端到端等具身智能技术架构探索,提升上下肢、手眼、脑身等协同水平。
这些技术攻关方向,为专注于技术研发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指引。中小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和资源,在这些关键技术领域中寻找切入点,通过参与技术攻关项目,提升自身技术实力。例如,一些在算法研发上有专长的中小企业,可以专注于感知决策模型或运动控制模型的某一细分领域,与高校、科研院所或大型企业合作,共同推动技术突破。
(二)资金支持力度
对于上述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按照核定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30%且不超过 5000万元支持。在具身智能领域,技术研发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和资金实力的限制,在技术研发上常常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政府的这一资金支持政策,可以帮助企业购买先进的数据采集设备,聘请专业的数据标注人员,从而加快研发进程,提高研发成果的质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使它们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技术研发中。
(三)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
政策的支持不仅仅体现在资金上,更在于营造了一个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在政府的引导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比如,中小企业可以与高校合作,利用高校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对自身的技术难题进行联合攻关。同时,通过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也能够得到更多的培训和锻炼机会,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这种协同创新的环境,将极大地激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力,推动它们在具身智能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三、公共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带来的机遇
(一)算力平台
《实施方案》提出优化市级智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和市级智能算力资源统筹调度平台,统筹上海现有智算资源,加强算力资源调度与管理,对达到一定算力租用规模的具身智能企业给予最高4000万元/年的算力券支持。
在具身智能领域,模型训练和算法优化对算力的需求极为庞大。中小企业通常难以承担大规模算力设备的购置和维护成本,算力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算力平台的建设以及算力券的支持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低成本获取算力资源的途径。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灵活租用算力平台的资源,进行模型训练、数据分析等工作,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技术研发效率。
(二)数字孪生实训场
创新语料采集方式、场景、任务和动作技能,建设数字孪生实训场,实现“仿真训练—真实验证—迭代学习”的数字孪生实训闭环,赋能具身智能大模型实训。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数字孪生实训场具有重要意义。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通过在数字孪生实训场进行仿真训练,可以提前发现产品设计和算法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在实际生产和测试中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同时,中小企业可以利用数字孪生实训场丰富的场景和任务,对产品进行多样化的测试和优化,提升产品的性能和适应性。此外,数字孪生实训场还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与其他企业和机构进行交流和合作的平台,有助于企业拓展业务渠道,提升自身竞争力。
(三)中试平台
支持多方力量建设具身智能中试平台,鼓励在规模化量产前开展一体化中试服务,推进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培育复合型中试工程师团队,提升产业中试服务能力和供给水平。
中小企业在技术研发成功后,往往面临着从实验室成果到规模化生产的难题。中试环节作为连接研发和生产的关键桥梁,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中试平台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专业的中试设备和技术支持,帮助企业在规模化量产前对产品进行优化和验证,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风险。同时,中试平台还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中试工程师的培训和指导,提升企业的中试能力和水平,促进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四)投资平台
强化市级人工智能先导产业母基金战略牵引作用,推动优质企业设立企业风险投资基金(CVC)、产业生态基金,健全“早期培育+早期投资”机制,精准支持具身智能领域相关企业。探索算力和语料作价入股等模式,支持发展面向具身智能的新型金融工具,提升中小企业融资可及性。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融资难一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投资平台的建设以及相关金融政策的创新,为中小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市级人工智能先导产业母基金以及各类风险投资基金、产业生态基金的设立,将更多的资金引入具身智能领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选择。同时,算力和语料作价入股等创新模式,使得中小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的技术和资源优势获得融资,降低了对传统抵押物的依赖。这些措施将有效提升中小企业的融资可及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五)租赁平台
发挥上海金融资源和应用场景集聚优势,支持探索建设“金融工具链+产业服务链” 双轮驱动的市级租赁平台。鼓励金融机构与具身智能终端及核心部件企业开展合作,推动技术成果快速进入应用市场。培育一批面向租赁服务的运营维护机构,提升具身智能领域专业化服务能力。
租赁平台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思路。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租赁平台,将自身研发的具身智能终端产品或核心部件出租给客户,降低客户的使用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普及率。同时,租赁平台还可以整合金融机构和运营维护机构的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支持,包括金融租赁、设备维护、技术升级等。这不仅有助于中小企业提高产品的销售和应用范围,还能够提升企业的售后服务能力和客户满意度。
四、应用示范标杆对中小企业的引导作用
(一)重点应用领域
《实施方案》以物流装配、工业制造、商业零售、医疗康养、家政服务等领域为牵引,开展场景征集与任务揭榜,探索具身智能应用新业态。
这些重点应用领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场景。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和优势,选择适合的应用领域进行深耕。例如,在物流装配领域,中小企业可以研发具有高效分拣、搬运功能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满足快递分拣、仓储搬运等环节的需求;在医疗康养领域,可专注于研发具备多模态感知、柔顺运动和场景自适应决策能力的医疗、护理机器人,为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提供智能化的服务解决方案。
(二)示范应用项目支持
对产业创新融合示范应用项目,按照核定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20%且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
这一支持政策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参与示范应用项目的建设,通过将自身的技术和产品应用于实际场景中,不仅可以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还能够提升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同时,在示范应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中小企业可以与其他行业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了解市场需求,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的实用性和竞争力。示范应用项目还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展示自身技术实力和产品优势的平台,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促进企业的业务拓展和发展壮大。
五、群链协同发展为中小企业创造的发展环境
(一)核心零部件研制
发挥上海自主智算芯片、本体机器人与大模型企业集聚优势,加快具身智能专用芯片、核心主板等核心零部件研制,增强软硬协同适配能力,开发匹配具身机器人本体需求的关键配套产品。推动关节模组、智能传感器、视觉相机等高价值零部件企业研发生产基地在沪落地。
在具身智能产业链中,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是基础和关键。上海在相关领域的企业集聚优势,为中小企业参与核心零部件研制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生态。中小企业可以在产业链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专注于某一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一些专注于智能传感器研发的中小企业,可以与本体机器人企业合作,根据机器人的实际需求,研发定制化的传感器产品,提高传感器与机器人本体的适配性和性能。同时,随着更多高价值零部件企业研发生产基地在沪落地,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二)具身智能终端产品开发
支持以公版机为代表的终端研发,推动量产进程;鼓励开发操作型、智慧型具身智能终端产品,打造“热销单品”,推荐纳入上海创新产品推荐目录。分阶段培育具身智能产业化能力,推动从成熟应用场景到试点应用场景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这一政策导向鼓励中小企业积极投入具身智能终端产品的开发。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参与公版机的研发或开发特色化的操作型、智慧型终端产品,是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通过打造“热销单品”并纳入创新产品推荐目录,中小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政策强调分阶段培育产业化能力,从成熟应用场景逐步拓展到试点应用场景,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逐步发展壮大的路径。中小企业可以先在成熟应用场景中积累经验,优化产品性能,然后再向新的应用场景拓展,降低市场风险。
(三)优质企业培育与产业集群构建
招引和培育一批优质企业、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对销售或租赁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企业,根据合同额按规定给予最高5%且不超过500万元的奖励。深化与央企国企战略合作,推动一批区域总部、功能总部落户,支持行业优质企业、科技和互联网大型企业等在沪设立具身智能实体公司。建立市区协同培育机制,以浦东张江为核心承载区,加速具身智能全产业链布局,协同具身智能相关重点区域,形成功能互补、差异化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
在优质企业培育方面,政府的奖励政策激励中小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销售和服务能力,扩大市场规模。同时,与央企国企、大型企业的合作以及产业集群的构建,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资源。在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可以与上下游企业进行更紧密的协作,共享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在张江的具身智能产业集群中,已集聚了众多产业链企业,中小企业可以在这个集群中与其他企业开展联合研发、生产配套等合作,借助集群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此外,产业集群的形成还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和技术向该区域集聚,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六、结语
《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出台,为上海地区的中小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在技术攻关、公共平台建设、应用示范和群链协同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在具身智能产业中有望实现快速发展。然而,中小企业也面临着技术、市场竞争和资金等多方面的挑战。只有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资金管理能力,中小企业才能在具身智能产业的发展浪潮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信息: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https://www.shanghai.gov.cn/gwk/search/content/f9cb53544505426d807055ca20bd69fc
集聚百家骨干企业 落地百大创新场景 推广百件领先产品 上海加速构筑具身智能产业优势 《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今发布
https://www.shanghai.gov.cn/nw4411/20250806/ecf3e72cb04945fda4cdb05010f26501.html?siteId=1
